济南市四川商会党支部探秘全国文明村
党在我心中


济南市四川商会党支部党建活动
走进全国文明村金刚纂村





1991年建南山路,打开南大门。筹集9000多元,历经3个多月,投工2万多个,搬运土石1.5万方,削掉3个5米高的小山头、架设4座拱桥、垒石堰2000多米,将弯曲的小山路取直拓宽成一条长3公里,宽6米的砂石路。
1992年建水利设施,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吃水难的问题。金刚纂人在没有施工机械的情况下, 克服困难,自力更生,用镐刨、锨挖、肩抬,历时8个月,建成总容量为5100立方米的蓄水池2个, 修建了二级提水站1处,在半山腰建成防渗渠道526米。从此金刚纂人不仅结束了靠天吃水的历史,而且改善了灌溉条件。至1995年,全村水浇地扩大到29.5公顷。
1993年挖坑、栽树,建设杏花村。干部群众出义务工, 在150公顷的荒山秃岭上挖了长1.5米,宽、深各1米的树坑10万余个,全部栽上仁用杏树。
1994年劈开北山岭,打开北大门。全村上有八旬老人、下有十几岁的儿童240多人参加了开山修路工程,至1995年底,填平了长80米、宽2米、深5米的山沟;将1530米长、5米高的石梁劈下,并砌垒了长160多米、高4米多的石堰;完成了长1930米、 路基底部宽10米、路面宽8米的硬石路基铺设工程。下落36.7米的劈岭工程已于1996年7月10日实施了定向爆破。爆破的碎石未按设想的滚落到一侧的沟中,而是留在了原地,导致山头变成了15万立方米的碎石,算下来,足以装满2.5万辆卡车。马光业带头推起小推车,再次爬上了北岭。这15万立方米碎石,金刚纂村村民一挖就是两年。
2005年上半年金刚纂村打响了修路的最后一场战役,在历时11年的岁月中此路终于在马书记的带领下打通。此路建成后,原到济南市区50公里的路程将缩短一半,对方便交通和促进经济发展起到巨大作用。
2005年9月29日在金刚路通车典礼上,乡亲们发现马书记,这个11年前的青壮小伙如今已是白发丛生,看着马光业书记微驼的背,一些村民流下了眼泪。
11个春秋岁月,金刚纂村村民在这位“愚公”的带领下,打通了村里通往济南的光明大道。2024年11月16日,伴着微风,我们走近了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书记。一谈到修路时的那段光景,马光业书记扳着手指头,为我们讲起以前的金刚纂。













济南市四川商会党支部党建活动
走进全国文明村金刚